肠系膜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作为医生,为什么需要一份平行病例澎 [复制链接]

1#
百姓放心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778506.html?ivk_sa=1024320u9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本报记者

郭永盛基础医学院级本科生

郝瑾璟护理学院级本科生

张震林元培学院级本科生

孙乐怡新闻与传播学院级本科生

李梦石基础医学院级本科生

医院的家属休息区,一位女患者摘下了吸氧管,开始讲述自己治疗淋巴管肌瘤的经历。4个小时之后,故事讲到了结尾。

她的听众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付宇航。这次采访是“疾病叙事”选修课的作业。付宇航需要和一位罕见病患者聊天,写一份非专业的病历,记录下疾病以及与疾病有关的故事。

讲故事的病历

女患者谈到了疾病对自己的影响:她的童年在对癫痫发作的担心和恐惧中度过,15岁时癫痫才得到控制。她结了婚,生下了女儿,却在09年出现呼吸等方面的问题。她常常陷入自责、痛苦和绝望的漩涡,又在家人的陪伴和医生的治疗中一次次重拾希望。

付宇航将这些故事都记录在了这篇特殊的病历中。在医学界,这种病历被称为“平行病历”。在平行病历中,医生可以用日常化的语言撰写、记录普通病历无法记录的病人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平行病历:讲故事的病历

北京大学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刘洋目前医院神经外科。他所在的科室要求医生每月至少写一篇平行病历,对内容不作要求,只要“和病人相关且有参考意义”即可。神经外科时常会接诊病重的患者,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挤出时间写平行病历让刘洋牢记自己医生的身份,反复思索作为医生该为患者做些什么,提醒自己不要让治病救人变成“流水线作业”。

年12月,刘洋完成了一篇平行病历,故事的主角是一个26岁的脊索瘤女患者。脊索瘤的病症极易复发,当时,这位女患医院的第四次手术,而此前,医院进行过四次手术。

她住院期间,刘洋是她的管床大夫。在刘洋的笔下,“她喜欢像一个少女一样”。她会和医生撒娇说:“每年都要见你们一次,这次是最后一次,我明年就不要见你们了。”刘洋也只好笑着回答:“好,就这么定了。明年我们也不想再见到你了。”

然而脊索瘤毕竟是一种极难治疗的疾病,科室里的医生们竭尽全力,实验室尸体模拟、影像学拟合还原病变等先进的医学手段都被用上了。这些都被刘洋一一写进了平行病历,让全社会了解医生治疗病人背后的努力。

最后,手术很顺利。患者恢复期间,每当疼痛再次袭来,守在一旁的丈夫便紧紧抱住她,用手机和他们的孩子通话。电话那头传来稚嫩的鼓励:“妈妈,你一定要加油啊,我和爸爸都等你,赶快回来。”

当他在病房里看到这样的情景,刘洋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在普通的病例中,刘洋被要求做出客观的叙述,但在平行病历中,他终于可以把这一份感动记录下来。他在病历最后写道:“我们都是卫士,为了守护这些孩子,为了守护这一个个的家庭,我们眼前所有的努力,再苦再累也充满了价值,充满了意义。”

术后,女患者的检查一切正常,她顺利出院了。年3月6日,她又联系了刘洋,医院的近况,并表达了感谢。

刘洋认为,平行病历不仅让医生时常回顾自己的行医经历,也让医生更用心地聆听患者的故事,用心理解他们,与患者为友。

△对病人的了解,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谈到平行病历,北京大学级临床医学博士生艾米也认为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艾米在临床实习阶段参与了一个平行病历的书写项目,她的平行病历中记载了一位性格怪异的的患者老奶奶。由于女儿工作繁忙,老医院人员陪同,路上老人会反复唠叨自己的症状以及对身边的人的不满意,甚至因口角和陪护人员大打出手。

许多人都不愿接触这位老人,但经过了解,艾米却意识到老奶奶的“怪异”事出有因:老奶奶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因肺癌去世,而她自己半年前刚做过结肠癌手术,加上年轻的时候是检验科医生,会对健康非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