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眼底病杂志,,37(4):-.
DOI:10./cma.j.cn--
本文引用:方蕊,李洋,魏文斌.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J].
摘要
葡萄膜黑色素瘤(UM)一旦发生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少于12个月。目前临床缺乏转移性UM的标准治疗方式。近年,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中异彩纷呈,免疫检查点、癌症疫苗、T细胞过继治疗被应用于UM治疗。但大多临床效果有限,生存获益不高,近期新型免疫治疗药物IMCgp早期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1],年发病率为0.‰~0.‰[2]。UM治疗主要目的是局部控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转移扩散。尽管实现了对原发肿瘤的局部控制,但总体生存率(5年存活率约80%)在过去40年并无明显改善,且约50%的患者出现转移性UM(mUM),中位生存期低于12个月[3]。研究发现,90%的转移灶累及肝脏,未经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约为2个月,经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约为6个月[4]。目前临床缺乏mUM的标准治疗方式,因此晚期UM的治疗研究意义重大。近年,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中异彩纷呈,有学者寄希望于免疫治疗以改善mUM患者的生存期。免疫治疗是否能成为UM患者有效治疗方法是目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