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一期培训暨学术会
TUhjnbcbe - 2021/12/12 17:38:00
北京专治皮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8/9118499.html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10月16日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第十一期培训暨学术会议在东岳泰山脚下美丽的泰安胜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SCO儿童淋巴瘤联盟主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北京中慈公益基金会协办。为线上线下多参会嘉宾奉上一场学术盛宴。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医院医疗院长、首都医科医院主任医师张永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山东第一医院戴云鹏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左: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

医院医疗院长张永红教授

右:山东第一医院戴云鹏教授

大会执行主席戴云鹏教授主持开幕式环节。山东第一医院*委副书记姜民杰、中华医学会儿科学组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医院王天有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童血液学组主任委员郑大一附院儿童血液肿瘤研究所刘玉峰教授进行开幕式致辞。

山东第一医院*委副书记姜民杰

首都医科医院

王天有教授

郑州大学儿童血液肿瘤研究所

刘玉峰教授

第一环节学术交流,由首都医科医院王天有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袁晓*教授担任主持。

左:首都医科医院王天有教授

右:上海交通大医院袁晓*教授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医院医疗院长、儿童淋巴瘤科主任、CNCL组长张永红教授首先进行了CNCL协作组运行情况汇报。张永红教授讲到CNCL自年4月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走过4个年头,规模逐渐壮大。规范儿童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中国儿童淋巴瘤的整体治疗水平;减少误诊误治,节约医疗资源及看病费用;挽救更多患儿的生命;提供多中心注册平台是协作组成立的初衷。协助组建立了数字化登记和统计系统、专家会诊指导及病理多家会诊制度,举办培训会、难治复发病人讨论会、制定治疗方案。四年来入组例儿童淋巴瘤,描绘了中国儿童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发病图谱,并总结了四种成熟B细胞淋巴瘤亚型的治疗结果,四个亚型2年总生存及无事件生存均超过90%,达到国际水平,研究成果获选全国儿科大会发言,也即将在国际期刊发表。协作组各单位将继续对不同方案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成就,对方案进行修订推出新方案,继续多中心合作研究。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

医院张永红教授

香港大学儿童青少年医学中心蒋国诚教授进行了《儿童难治复发淋巴瘤的问题与治疗策略》的主题演讲。蒋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概括性的介绍了目前儿童淋巴瘤一线治疗的现状,随后分享了国际关于常见难治复发儿童淋巴瘤亚型的治疗前沿进展。蒋教授认为,要想改善难治复发儿童淋巴瘤治疗的结局,首先需要在治疗开始对预后有预判,明确治疗反应。此外,MDT及危险度分型的精准治疗在提高难治复发儿童淋巴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香港大学蒋国诚教授

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李春富教授发表了《TCRαβ+细胞去除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题演讲。李教授在报告中讲解了TCRαβ+细胞去除术的原理与技术优势。李教授认为,TCRαβ+细胞去除术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会有更低的复发率、更低的GVHD发生率,以及更高的无复发无GVHD生存(GRFS),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细胞治疗平台。

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

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李春富教授

郑州大学儿童血液肿瘤研究所所长刘玉峰教授、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孙立荣教授主持第二环节的两个主题演讲。

左:郑州大学儿童血液肿瘤研究所刘玉峰教授

右: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孙立荣教授

高博诊断中心高子芬教授进行了《难治复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问题》的报告。高子芬教授提到,近年来不少病例在诊断后治疗效果不甚理想,R/R淋巴瘤的就医病理复诊问题多,病理诊断的误诊/欠准确是主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高子芬教授认为需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整合诊断势在必行。第二,加强淋巴瘤专科化建设,与国际接轨,系统培养合格的血液病理医师。第三,加强相关实验室检测知识的学习、交流,互相赋能。第四,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交流,通过MDT解惑。第五,适应学科交叉发展,扩大专业人员相关业务能力,跟进临床治疗进展,及时提供治疗、预后相关信息,参与诊疗全程规范化管理。

高博诊断中心高子芬教授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医院胡凯主任进行了《难治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靶向治疗》报告。DLBCL是成人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具有高度侵袭性、病情进展速度快的特点,如未得到有效救治,中位生存期仅数月。标准一线治疗后仍有40%的患者成为难治/复发病例,尚无标准治疗方案。DLBCL的高度异质性是难治复发的原因,因此需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背景,为选择靶向治疗提供进一步可能性。胡凯教授通过分享国际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自己团队的实战经验,总结到R/RDLBCL患者选择靶向及免疫治疗可获得疗效,需重新评估肿瘤基因突变合理选择联合治疗方案,双抗及异基因CAR-T等新的治疗值得期待,但仍需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持久疗效及长期生存率。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

医院胡凯主任

医院郑敏翠教授、医院张乐萍教授共同主持了医院戴云鹏教授、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医学部主任WingLeung教授的主题演讲。

左:医院郑敏翠教授

右:医院张乐萍教授

医院戴云鹏教授进行了《儿童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进展》的主题报告。戴教授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预后不良因素、治疗等方面系统性讲解了儿童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进展。戴教授提到,治疗上在前利妥昔单抗时代,更强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在利妥昔单抗时代,DA-EPOCH-RX相关临床试验显示出良好的生存结果,且避免了纵膈放疗。CAR-T和自体干细胞在R/RPMBCL显示出可喜的结果。但儿童PMBCL的发病率低,尚需开展中心大样本前瞻临床试验以验证和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

医院戴云鹏教授

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医学部主任WingLeung教授分享了《Transplantandcelltherapyforpediatriclymphoma》的报告。在报告中,WingLeung教授系统性回顾复习了不同亚型儿童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与细胞免疫治疗进展,并同与会嘉宾就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选则、CAR-T细胞治疗的应用时机、输注剂量等展开讨论。

香港大学WingLeung教授

医院李府教授、医院刘炜教授共同主持了首都医科医院杨菁教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医院刘英主任的主题演讲。

左:医院李府教授

右:医院刘炜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杨菁教授分享了《儿童难治复发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危险因素探讨》。通过对77例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分析,杨菁教授认为可以从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活化、中性粒细胞指标)、免疫状态(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指标)、肿瘤侵袭性三方面深入分析。其中,高WBC、NLR、Ig系列等检查简单、方便,进一步证实后值得临床医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第十一期培训暨学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