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成立大
TUhjnbcbe - 2022/5/6 15:01:00

年12月5日,初冬的武汉暖阳当空,落叶缤纷。由湖北省医师协会主办,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承办的“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湖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年会”在武汉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也是华中医院建院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会议现场

会议在大会主席——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杨坤禹教授及湖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主任委员伍钢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序幕,华中医院院长胡豫教授热烈祝贺本次大会顺利召开,表示了对所有参会者的欢迎,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会长李宝生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主委王俊杰教授、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纷纷对大会的顺利举办献上祝福。湖北省卫生界学会办公室负责人宋咏堂同志在会前宣读了新成立的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成员名单,随后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李向东医院肿瘤中心为首的,省内肿瘤界人士共同发起的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的正式成立表示了祝贺,也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和要求。由于疫情原因大会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大会执行主席——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主委杨坤禹教授致辞

大会执行主席——湖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会主委伍钢教授致辞

华中医院院长胡豫教授致辞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会长李宝生教授致辞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主委王俊杰教授致辞

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致辞

湖北省卫生界学会办公室负责人宋咏堂同志宣读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成员名单

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李向东同志致辞

本次大会邀请到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会长李宝生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委王俊杰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平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疗分会副会长傅小龙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章真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申良方教授、尹勇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放疗免疫学组副组长赵充教授,医院研究所所长汪步海教授等数十位全国肿瘤放疗、肿瘤内科、放射物理学、影像等各肿瘤领域专家学者齐聚论道。大会由华中医院赵迎超教授主持,聚焦放射肿瘤领域前沿,对免疫治疗时代下肿瘤的放疗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就肿瘤放疗的热点难点进行回顾展望,对肿瘤的转化研究进行讨论分享。来自省内肿瘤科的多名专家教授也纷纷畅所欲言,交流临床经验,分享研究成果,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切磋学术,共同提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会长李宝生教授在《局部进展期ESCC放疗进展与展望》的话题中探讨了免疫治疗对局晚期食管癌治疗选择的作用和影响,介绍了不同预测模型对食管癌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能力和优劣势,对食管癌病人选择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委王俊杰教授围绕复发子宫颈癌新分型及治疗对策进行了讲述。指出肿瘤精准治疗是大势所趋,放射治疗不仅要内外兼修,还要充分发挥内照射优势可以提高局部剂量的技术特色,力争为宫颈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平教授以pacific研究为出发点提出了对免疫治疗时代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思考,不同的免疫状态和驱动基因状态将影响放化疗之后的治疗选择,细分优势人群,有效利用好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武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疗分会副会长傅小龙教授为大家总结了年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年度进展,再度强调了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即使对于争议较大的术后辅助病人我们也应理性对待,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到治疗有据可循。

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章真教授梳理了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模式的变迁史,表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已进入新2.0时代,局部控制率已经提高,器官保留和整体疾病控制成为新的目标,放疗与化疗、免疫的多方位组合已经取代经典的新辅助治疗方式,未来发展的焦点将落在不同病人如何精确选择治疗模式上。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申良方教授结合不同临床研究数据,对鼻咽癌靶区勾画的原则和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靶区勾画是匠人精神,也是基本功,也是最直接与患者疗效和副反应相关联的技术关键。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放疗免疫学组副组长赵充教授则在靶区勾画和剂量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鼻咽癌IMRT的优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如何降低*性,提高疗效,优化靶区和剂量依然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尹勇教授从放射物理的角度介绍了磁共振引导放疗的目的和意义,不仅可以提供更精确的靶区勾画影像,还可以进行运动监控,疗效评估,解决放疗精度的难题,并介绍了临床应用经验。

医院研究所所长汪步海教授围绕《免疫治疗时代SCLC放疗的作用及地位思考》的命题回顾了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发展史,提出了免疫治疗如何与放射治疗进行联合的未来方向思考。

华中医院的杨坤禹教授讲述了针对晚期病人,如何在全身治疗基础上通过加入放射治疗手段延长其生存时间,多部位放射治疗的预后优于单病灶放疗。高低剂量混合照射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缓解率,其机制是低剂量照射能改善免疫微环境从而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或许在免疫治疗这个支点之下,放射治疗模式将出现巨大变革。

华中医院的胡广原教授剖析了放射性衰老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的口干症中的作用及机制,提出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可减少辐射引起的口干症,优化放射治疗时间窗平衡肿瘤控制概率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是永恒的话题。

医院的钟亚华教授通过分析乳腺胸壁解剖影像解答了乳腺胸壁放疗的三大困惑:胸壁照射不仅仅是瘤床,更重要的是皮下淋巴管网;靶区设计应按照肿瘤大小、象限和侵及范围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及术前乳腺MRI是个体放化疗的基石。

医院的付振明教授提出肝癌治疗不仅是治疗方法的转化,更是思想的转化,他用风趣幽默的阐述,鼓励我们要勇于挑战指南,在质疑中进步,更多地挖掘放射治疗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分享了一例肝癌放疗的成功案例。

医院的韩光教授的讲题聚焦的领域是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导致的肺*性,这也是临床医生在免疫治疗使用过程中遇到最多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从发生机制、发生概率、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全方位解析了放射性肺炎的来龙去脉。

最后,我院肿瘤中心杨坤禹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感谢各位领导、专家一直以来对肿瘤中心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借助本次大会可以促进先进放疗技术和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省内肿瘤放射治疗水平的提高,推动省内放射治疗事业的发展。期待明年相聚,大会圆满落幕。

——END——

监制:张涛杨坤禹

信息来源:肿瘤中心

审稿:刘红利伍钢杨坤禹

撰文:赵迎超赵烨

编辑制作:肿瘤中心综合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

医院肿瘤中心简介:

医院肿瘤中心位于武汉市江汉区马场路号,年在医院本部组建,年易址扩建。近20多年来,在多名中心领导包括伍钢教授、张涛教授、杨坤禹教授带领下,逐渐发展成设有肿瘤科8个专科(包括头颈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妇科及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淋巴瘤、乳腺肿瘤、骨软组织肿瘤放化疗科和放疗中心)共16个病区、肿瘤外科4个病区(包括胸部肿瘤、腹部肿瘤、乳腺甲状腺肿瘤、骨软组织肿瘤)、日间诊疗、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单元医院。肿瘤科现年门诊量达14.3万余人次,年出院人数过6万,日放疗患者近人次,年放射治疗患者超余例。年以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余项,发表SCI论文近篇,获得各类科研经费逾八千万。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试验基地,教育部“肿瘤侵袭转移和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是国家卫健委肿瘤学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肿瘤放射治疗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副会长单位,也是十三五规划教材《放射肿瘤学》、英文版肿瘤学《Oncology》副主编单位。

扫一扫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成立大